方源:《御药院方》
组成:肉苁蓉(浸酒)120g,山药75g,五味子75g,杜仲90g,牛膝(酒浸)、菟丝子(酒浸)、赤石脂、白茯苓(去皮)、泽泻、熟地黄、山茱萸、巴戟天(去心)各60g。
用法:上件为细末,用肉苁蓉末250g酒熬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下,不在将息,别无所忌,只忌大醋及大臭之物。
七日后四体光润,口唇赤,手足热,面有光泽,消食体轻,舌厚声响,是其验也。十日长肌肉。其药通中入脑,鼻辛酸不可怪也。
功用:补下经,起阴发阳,能令阳气入脑,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消五谷,益子精,安脏腑,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无所不治。补益极多,常服最妙,七十老儿服之,尚有非常。
另:
365站群万安丸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虚损、补益下元、强筋骨、延年益寿等。根据不同的古籍记载,万安丸的配方和用途略有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万安丸配方及其功效:
1. 《慈航集》卷上的万安丸
组成:冬白术20两(土炒),云苓20两(炒),泽泻15两(炒),广藿香30两(微炒),官桂8两(研),紫苏20两(炒),制半夏20两(姜汁炒),茅苍术8两(炒),草蔻仁20两(炒),神曲30两(炒),陈皮15两(炒),麦芽30两(炒),山楂30两(炒焦),枳壳20两(麦麸炒),厚朴20两(姜汁炒),羌活12两(炒),独活15两(酒炒),生甘草4两(炙),丹参30两(酒炒),苡仁米20两(炒)。
主治:夏秋感冒寒暑,伤风头痛,恶寒发烧,遍身骨节疼痛,霍乱吐泻,瘟疫疟痢,时毒斑疹,四时不正之气。
用法:根据不同症状,用不同的煎汤送服。例如,感冒伤风用煨姜、葱头煎汤化服;霍乱吐泻用煨姜、大枣、灶心土煎汤化服等。
2. 《御药院方》中的万安丸
组成:肉苁蓉120g(酒浸),山药75g,五味子75g,杜仲90g,牛膝(酒浸)、菟丝子(酒浸)、赤石脂、白茯苓(去皮)、泽泻、熟地黄、山茱萸、巴戟天各60g(去心)。
功效:补下经,起阴发阳,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消五谷,益子精,安脏腑,除心中伏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
用法: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忌大醋及大臭之物。
3.《圣济总录》卷三十五的万安丸
组成:虎头骨(酒炙)3两,藜芦6两,雄黄1两(研),鬼臼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芜荑1两(炒),皂荚(酥炙,去皮子)1两。
主治:鬼疟。
用量:令患者头上戴1丸,立愈。若除伏尸,于房4角烧4粒;若除疫气,于床前烧1粒。

4.《得效》卷八的万安丸
组成:苁蓉4两(酒浸),干薯蓣2两半,五味子2两半,杜仲3两半,牛膝2两(酒浸),菟丝子2两(酒浸),赤石脂2两(煅),白茯苓2两(去皮),泽泻2两,山茱萸2两(去核),巴戟2两(去心),熟干地黄2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牡丹皮1两(去骨)1两,官桂(去粗皮)1两。
功效:补下经,起阴发阳,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消五谷,益精气,安脏腑,除心中虚热,强筋骨,轻身明目,去冷除风。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
5.《瑞竹堂方》中的万安丸
组成:川楝子半斤(微炒出汗),知母半斤(微炒出汗),甘草4两(微炒),茴香4两(炒黄色),莲子心1两,木香1两,晚蚕砂1两(微炒)。
主治:劳伤。
-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温酒送下。
### 总结
万安丸的配方因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主要功效集中在补益下元、强筋骨、安神定魄等方面。具体使用时需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如需更详细的制备方法和用法,可参考相关古籍或现代医学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