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深入 春节特稿丨龚农:给“城口老腊肉”做个注解
给“城口老腊肉”做个注解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文/龚农
365建站一
相对于川渝其他地方的腊肉,“城口老腊肉”名气似乎更大一些。说它名气大,倒不尽是它的味美,而是品牌的影响力,它的粉丝多,线上的线下的,包括那些舌尖体验过并心悦诚服的“铁粉”,也包括人云亦云的“过客”。
有些美食,地域性局限明显,在当地几乎妇孺皆知,但出了此地就寂寂无名,而“城口老腊肉”却不是这样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呼吸着一方空气饮用着一方水的当地人,对自己创制的某种美食令人趋之若鹜大快朵颐,实在是自然而然。就说巴山人吧,无论行千山涉万水,总难解那份“腊肉情结”,说俗气点,“上腊肉瘾易戒腊肉瘾难”。远在外地的游子,就经常犯腊肉瘾,往家打电话不说别的,直指心头好:“妈,馋死我了,快寄老腊肉来。”乐得当妈的噗嗤一笑:“哎哟,这娃儿好没出息!”
我还真见到这么一幕:一次在开往重庆的T10快车上,邻座的城口大嫂怀里抱着偌大一个锑锅,一路精心呵护这个宝贝,未曾挪动半步,引来众多好奇目光。那个香啊,实在撩人嗅觉,我忍不住询问,心中的疑惑自然得到了圆满解答——满满一锅腊肉炖山地鸡。原来,她这个当妈的是在天亮前炖熟的,要把它带到沙坪坝,让读书的儿子解解馋。
哦,她这是在跟旁人“凡尔赛”呢!
这山地鸡,有外地人会望文生义,山地鸡不就是养在山地里的鸡吗?这说对了一半。它属专有名词,上了专业词典,既是优良家禽品种也是商业品牌。人家那鸡在清朝乾隆年间就由相关机构认了证,专指大巴山优良肉鸡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