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胃癌前病变及早癌病理诊断
—————
1.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诊断及分级
定义:肠上皮替代胃黏膜上皮,以杯状细胞为标志轻度:肠化区域<1/3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中度:肠化区域1/3~~ 2/3;重度:肠化区域≥2/3。注意:勿将富于黏液的小凹上皮误认为杯状细胞。2.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①定义:胃黏膜层变薄、固有腺体减少②分级:固有腺体减少 轻度:≤1/3 中度:1/3~~ 2/3 重度:≥2/3③类型 化生性萎缩: 肠化腺体或假幽门腺化生腺体; 非化生性萎缩: 纤维组织、肌性组织增生 炎细胞浸润3.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变形态学与周围组织有区别:①结构异型性: 腺体拥挤、密集,多数为圆形、椭圆形腺体,少有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保持原来的样子)②细胞异型性: 细胞核杆状、拥挤,深染,无明显核仁,单层或假复层,位于腺管近基底部,极向保留……③核分裂可增多,无病理性核分裂。4.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截然不同:
①结构异型性:腺体结构混乱,密集拥挤、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大小差距显著……(打破原来的结构)
②细胞异型性:多形性,不规则、深染,核质比增大,易见核仁。呈单层或多层排列,极向消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③当出现不确定浸润时,可归入“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可疑浸润”。
5. 癌
诊断标准:浸润。
1).黏膜内癌:黏膜固有层及黏膜肌层以内浸润。
浸润癌的形态学判断:
①单个或小团肿瘤细胞出现在间质中,无腺管样结构。
②**腺体结构异型:广泛筛状、复杂结构、多分支、流产型腺体,腺体融合、迷路状。
③腺腔内坏死不能诊断浸润,是很重要的提示指标。
2).黏膜下癌
确切的黏膜下层浸润;
癌周明显促纤维增生反应。
早期癌:黏膜内、黏膜下浸润癌,
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二、胃上皮性肿瘤及其前驱病变的分类和诊断建议
—————
**非典型性增生:反应性的增生,无肿瘤性质,建议使用描述性语言。
**异型增生(dysplasia):明显细胞和/或结构异常,肿瘤性质,无固有膜浸润。
上皮内肿瘤(intraepithelial neoplasm):细胞和结构异常,肿瘤性增生特征,尚无侵袭性生长的证据。
胃黏膜的上皮内瘤与异型增生含义相近,推荐使用“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术语。
三、胃黏膜活检病理报告5级系统
—————
1.无上皮内肿瘤:即正常组织及非肿瘤性病变。
2.不确定的上皮内肿瘤:即难以诊断是肿瘤(腺瘤或癌)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
理由:可见形态异常细胞,但组织量不够、糜烂和炎症很明显、组织挤压和损伤明显,
需临床重新活检,或者治疗后复查,交代清楚。
3.低级别上皮内瘤
肿瘤性,进展为癌的几率低,随诊或局部切除
4.高级别上皮内瘤
肿瘤性病变,发生浸润、转移风险很高,应局部或手术切除。

5.癌:黏膜内、黏膜下癌
(早期癌:黏膜内、黏膜下浸润癌,无论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证据)
365站群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 腺瘤和腺瘤癌变
—————
1.腺瘤
是一种良性局限性上皮内肿瘤,由管状和(或)绒毛状结构组成。
恶变频率与腺瘤的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2cm,恶变率大约2%,
>2cm,恶变率40%-50%。
扁平状腺瘤较易发展成癌。
2.腺瘤癌变
胃腺瘤,当异型的腺上皮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就可以诊断为癌变。
当对“浸润性”病变还存在疑问时,可表述为“可疑浸润”。
但对于筛查病例,应通过连续切片尽可能确诊是否存在癌变;必要时建议重复活检确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