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深入 六合心意拳

医讯观察室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医讯观察室 > 医讯观察 > 观察深入 六合心意拳
观察深入 六合心意拳
发布日期:2025-02-02 15:23    点击次数:66

李青山 讲述     韩海华 盛燮荪 整理

  一向在回族同胞中流传的六合心意拳是一种著名的内家拳义。相传为宋代名将岳飞所创,以后分为山西李作然(北派,练十二形,名“形意拳”),河南马元礼(南派,练十大形,名“心意拳”)二大流派。后者以后仅在国民中传授,有“宁些手传,不带口传,宁可失传,不可乱传”之训,向无搴谱流传。在一次气功表演中,年逾七旬的回民老拳师李青山表演了这门拳术,在运气发拳时,“啪”、“啪”有声,这是内气道拳势迸发的能量。为了发扬这门拳艺,李老将以往秘而不传的“六合心意奉”讲述出来,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六合心意拳刚柔相济,内外兼练。所谓“六合”,即“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肩与髅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其中尤注重于“以意领气,心与弯合”的内气锻炼,故名心意举。向于左,右膝鹘微曲,呈半马步状站立(高低可据各人体力而定)身体要中正,不能前俯后仰,头如悬顶,两眼子视左前方,含胸松腰,敛臀提肛。按上述架式站定以后,捍除杂念,意守丹田,舌尖舐住上腭,牙关微用力作咬牙之状,但要“脸不露形”,全身松静自然,然后作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应以意识引导,不可强用拙力,方能做到“心意领气”。吸则少腹澈收,呼则引气下沉至丹日),先引丹田气下沉至雨腿内以至足心,两脾十趾用力如爪地,复提气至丹田静守片刻,再随吸气引气上提,两臂同时上提,高与髂平,左手在前,沉肘垂腕,手心向下,五指张开,手指微屈,右手提至左手肚或腕旁,手掌亦如左手之状,此时,全身内外三合,其外形拳诀调呈“前如瓦楞后如锅”之势。初学者可站此桩步进行呼吸锻炼,以练养内气。

二、基本拳 拳诀云:“出手横举势难拒,展开中平前后梢,转身挑岭阴阳势,鹰爪四平定下抛”。这一拳式可作为练习各形的基础拳。初学时可分六小节练习。

1.虎蹲山:承前起势柱步,左足尖略外撇踏实,右足向前踏由一步,两手合力自下向上绷至肩平,复张掌下按(虎口要回撑,五指张开,手指微屈),沉肩垂肘,右手在前,掌心向内,左手在右腕旁,掌心斜向方下方(图1)。

图片

2.过步箭穿(猴缩蹲):承上式,左足上前一步踏实,左足随之亦上前一步,左足再跟上半步,身体下蹲,右手掌握拳下沉于右足跟旁,左于坐腕立学,下收于左膝旁(图2)。

图片

3.出手横拳:承上式,身体起立,左足上前一步呈左弓步,右拳同时自下向上击出,高与肩平,左掌继右拳之后上提,并紧靠右肘内侧向前搓去,与右拳紧靠。

4.鹞子转身:左足尖扣,身体亦随之自右向后转身,右足提起,随转身踏于左足前一尺处,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手自外向上提于头顶,手心向下,右拳变掌,旋腕转膀,手心向上,并同时内收至档前,两手掌心遥遥相对(图3)。

图片

5.阴阳挑岭:氶上式,右足踏实,身体下蹲,右臂转膀,手心侧向于左,自上向下插于右足内侧,左手自面前经左额下落于左面颊旁,(图4)

图片

稍停,身体渐上升,右掌自下向上挑起,高于头顶,掌心转向下,左手经胸前下落于裆前,掌心向下。稍停,左手掌内翻,经胸前上提,自右肘内侧搓至右腕后,张掌向下,右手在左手上搓时下撤,经胸前下按于裆前,掌心向下。

站群论坛

6.鹰爪四平:承上式,左足心意拳的架式是仿效龙、虎、熊、马、猴、猫、鸡(鹰)、鸡、蛇等十种(北派形意十二形即上述十形加龟、鹊二形)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成套路,动作淳朴,讲求神似,一般先学基本拳,或先练其中一形,循序增加,贵在持之于恒,日久内劲自出,有健身防病之效。现举心意拳中起势桩步与基本拳两式为例,谈谈练功要领:

一、起势桩步 立正式站立,左脚提起,伸向左前方,足跟着地,足尖上翘,左足跟与右足跟相距三寸,身体亦随之侧。向前跨于右足前一尺许踏实,身体侧向左,右手横括于左大腿旁,手心向左,左手自上向下,经右额护于右颊旁(此式名“龙形括横”,图5)。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稍停,右足向前踏出一步,左足在原地不动,呈右弓步,右手乘势上提(掌心向下)复向前下方下按,左手经胸前下沉,然后再上提,前伸,与右手同时下按,惟前伸时左手在前,右手适在左腕旁,两手高与膝平。

以上六小节,初学时可分段练习,熟练后应一气呵成,要以意识引导动作,方能逐步达到动则俱动,静则俱合的要求。拳诀云:“心一战(一想,一动)而内俱动,如虎之恨(指精神要提起,内气要下沉,发劲要专一);如龙之惊(指进退展缩要敏捷);一枝动,百枝摇,四梢齐,(四梢是指牙为骨梢,发为血梢,甲为筋梢,舌为肉梢,此四者均应时时以意贯之);脚下如踩毒物,提步轻如饿虎捕食。”以上是动作演练时的要求。至于内气的锻炼,诀云,“气生丹田,气发随声,声随手发,手随声落”。练拳时气的吞吐,应配合外形动作,凡做上提、外展、仰伸的动作时以吸气为主;做下按、内收、俯蹲的动作以呼气为主,以外动带动内动,内外密切配合。此外,在练完一形的最后一个动作时,必须引丹田之气上提(小腹微用力收缩,提肛吊肚)而使气上冲喉舌,发出“咦”、“咦”之声,称为“雷声”,其发声之大小,随内气之充沛程度而异,但每次之发声,均以气冲至舌尖平为度,若按此法久练,则内劲无不出也,这也是心意拳与其他内家拳练法不同的一个特点。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以上所谈,仅属肤浅体会,不当之处,请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医疗行业 黄葛树丨万承毅:故乡的血豆腐
下一篇:趋势研究 口苦不管是肝还是胃, 这3个便宜中成药就够了, 学会搭配还能翻倍

Powered by 医讯观察室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