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室 谈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略修订版)(胡海牙,蒲团子)

医讯观察室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医讯观察室 > 医讯观察 > 观察室 谈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略修订版)(胡海牙,蒲团子)
观察室 谈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略修订版)(胡海牙,蒲团子)
发布日期:2024-12-01 11:33    点击次数:64

图片

谈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

胡海牙 蒲团子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仙学学术是道家学术的精髓,是道教文化的灵脉。研究道家学术、道教文化,仙学学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有不少朋友在跟我们谈论仙学时,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为此,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现代相关的科学,略谈一下陈撄宁仙学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三元丹法的研究与科学

365站群VIP

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种丹法之合称。

天元丹法

365建站天元丹法,共有两说,一种称作天元神丹服食,这种方法是在地元黄白术的基础上,更进下一步精细加工,制成丹药,供人服食,以期白日飞升、即身成就。此种丹法,历来众说纷纭,且流弊甚多,若服之不当,未受其利,先受其弊,故在今日已极不适用。另一种是指清静派工夫而言。所谓清静派,清是指无须外侣,自己就可以修行;静是指此种工夫主要以静功为主。此派工夫名为清静派,是针对于性命双修派而言的。这派工夫主要的形式是静功的炼养。一谈到静功,人们便会联想到静坐、坐禅、打坐等,其实这并不代表静功的完整内容。静功主要在一个静字上,静坐只不过是古人修行的一个方便法门。因为古时候人们生活材料缺乏,椅凳之类可供休息用的物品较少,席地而坐也就成了人们休息的一种方式。从事于修炼的人士,也因陋就简,以席地盘坐作为自己修行休息的方式。如果认为只有盘坐才能修炼真工夫,不盘膝大坐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并在坐姿上大做花样,这是不正确的。坐,《说文解字》云:“坐,止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止,下基也,引伸为住、止,引伸为席地而坐。”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所谓的坐,与坐字之本义是有区别的。修炼家的所谓的坐,主要是“静”“止”的意思,并不是单纯在“坐”字上作文章。现代一些人,泥古不化,执著于古人修行的方便法为金科玉律,反而成为了古人的傀儡。其实在时代进步、生活材料日益丰富的今天,人类休息用具有多种多样,并大多是从人体结构合理设计,修炼者大可不必依然盘膝席地。因为静功以静为主,不论用什么姿式,只要能静下来,工夫就会有进步。反之,如果静不下来,用什么姿式也不会有效果。古人的盘坐法,在今天已不大适用。因为人在盘坐的情况下,全身紧张,一时无法放松,故也不能进入静的状态(按:一些人所谓修炼高级工夫必用的双盘式,亦即五心朝天式,这种弊端亦最大)。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高度有序化的物质运动结构,而维系这个结构的,则是大脑与中枢神经。脑与神经具有高度的协调和适应功能(按:但也有他的局限性)。脑和中枢神经的功能一旦失调,人体将会失去平衡,疾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就会随之而来。静功的修炼,则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挥大脑和神经中枢的作用。人在静坐的过程中,心里的念头比较清静,头脑中的思虑也逐渐的减少,血液的运行也相应的缓慢,心脏的负担则随之减轻。同时,因为身体安静、舒适,没有运动消耗体,身体内部相对平衡,气血的运行便会因静功工夫的日益进步,而逐渐回复到婴儿初生时健康自然的运行方式,循环运行,人体会产生舒适的感觉。并且,体内的抗毒体及身体耗损的修复系统,也因为没有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因思虑等紧张状态(紧张状态有时也产生有益的作用)的抑制,便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排除人体内的毒素,修复耗损。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亦成为了必然。现代科学实践证明,静功的修习,不仅对一般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有显著疗效,而且也适用于各种身心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在静功放松的状态下,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全身肌肉张力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和全身舒适的感觉。有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在深度的松静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活动升高,此时机体耗能减少,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血氧饱含度增加,血白蛋白含量及其携带氧的能力提高,指端血管容积增大,皮肤温度升高,肌电水平下降,皮肤电阻增大,血及尿中儿茶酚胺降低,血糖下降。这些现象足以说明,静功进入静态以后,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调节,影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进而起到防治疾病,健康身体的作用。长期从事于静功的人,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涵养,也有利人体健康。国外也有学者曾对修习静功的人做过对照实验,证明练功者比不练功者,其神经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智力显著提高,学习速度、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显著地改善。由此可见,静功的修炼,对身体的康健是非常有益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就是一个静,昼夜二十四小时,肢体虽有休息的时候,但思想很少能够安静。非但醒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要做梦。梦中所感觉的疲劳程度,不亚于醒时所感觉的疲劳程度,有时更胜于清醒时。如此长年累月,精神的消耗过多,身体的各个器官由于不停的运转,必然会逐渐衰弱,从而引发疾病。有些疾病,经过确诊,可以对症下药。但由于器官衰弱严重而引起的病病,单靠药物恐难凑效,必须要让他处于一种完全休息、绝对安静的状态下,利用机体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逐渐修复损耗,补充虚弱(按:药物的辅助也必不可少)。因为人类身体上原有的天然抗病能力,因某些器官遇到障碍,致使抗病力量发挥不出来。静功的方法,恰为此而设,他就是帮助机体消除障碍,恢复本能,把原有的力量发挥出来,与身体所患之疾病斗争,以至于身体康复。这些只是仙学学术中天元清静工夫静功的初步效果,至于随着清静修炼时间的日益积累,工夫不断地进步而产生的其他神奇效应,现在的科学手段恐尚无法完全解释,很多研究者也正在探索当中。但仅从这些内容看来,就足以证明仙学天元清静工夫对养生、祛病、延长寿命的作用。天元清静工夫,易于实行,流弊较少,在今日依然有着其积极的意义,故有必要打破口诀不外传陋习,将其公诸于世。一个人若每天能在休息当中做做静功,对自己的身心是颇为有益的。至少能真正地静五分钟,就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地元丹法

地元丹法,又称地元神丹、外丹炉火、地元黄白,它是天元神丹服食之进阶,一般分为黄白点金术与炼制丹药术两种。黄白点金术,即普通所谓的点石成金之法,它是古代修炼者资以补充道资或济世活人的一种手段。这种丹法,是将铅、汞、硫磺等物质,经过一二年的炉火煅炼,九转功成,提炼出一种能将铁、铜之类廉价金属,点化成为价值较高的真金真银的物质。这种物质,只能用作点化贱金,而不能用作服食。将这种提炼出来的物质,再做更进一步的煅炼,炼满九年或十二年,这种用作点化的物质将会被提炼成另一种既可使普通金属变为黄金,又可令人服食成仙的物质。后提炼成者,即所谓的天元神丹。这种丹法手续极其麻烦,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实行此道,成功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质疑者历代都有。陈撄宁先生为了证明此种丹法的存在与否,在二十世纪初,曾与黄邃之、郑鼎丞、谢季云、高尧夫及吴彝珠,历十年工夫实践此道,然终因战祸而中途作缀。虽未获最后成功,但已能将红铜炼成白银,这也对外丹黄白术的一个肯定。经过十年来千百次的试验,陈撄宁先生总结出了两个经验:一是红铜确能变为白银,但不免亏本。因为在古人生活水平低廉和原材料价格相对便宜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烧炼金银自然不成问题,但现在烧炼外丹的材料价格较高,若还用这种方法,则不会合算。因此,黄白术在今日已不适用。二是通过十年的实践证明,古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决非欺罔。这也肯定了地元丹法的存在。有些科学界人士认为,地元黄白术与现代科学中的化学及冶金有关,而其更进一步的天元神丹中,含有有毒物质,于人有害。这类的文章屡见不鲜,且已为今天大多数的人所接受。我们认为,如果单纯地用化学及冶金学方面的知识来解释外丹炉火工夫,似乎有失全面。虽然不少科学界人士用化学分析及冶金方面的知识,对此种丹法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欧洲的科学界也曾流行过炼金之术,但由于各种因素,结果以失败告终。于是,便出现了现代的科学界对此种丹法提出的种种批评与诋毁。我们认为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凡是对丹道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丹道学术的关键,在于师传口诀。既便如清静工夫般能与外人道者,其口诀在古代亦是秘而不宣。而地元、人元之丹诀,则历来口口相授、一脉相承,均是师指徒受,外人鲜有窥其门径者,更遑论入得堂奥。试观各种丹经道典,虽可谓汗牛充栋,然能明显将丹诀行之于文者,实属绝无。虽各种丹道经典中皆隐有丹诀,却均是隐语譬喻,未经师指,难明其义。故若仅依经据典而不获师传口诀去研究丹道学术,恐难达目的。而要获得丹道的口诀,特别是地元丹法与人元丹法的口诀,其条件之苛刻,也非一般人所能接受。晋代葛洪曾在其著《抱朴子·黄白》中记载了汉黄门郎程伟为学黄白术,将深知此术的妻子逼迫致疯狂而死的故事,说明了这种事情,虽亲如夫妻,也是非人不传的。陈撄宁先生在《口诀钩玄录》中谈地元丹诀不肯轻传的理由时曾云:“地元丹法,黄白点金术,自古至今,皆守秘密,不肯公开。但每一个朝代,总有几人承受此法。从前的生活程度,比较现在很低。他们修道的人,本不想发财,只要一个月炼出几两银子,就可以过生活。不是隐于山林,就是混于城市。彼既无求于人,人亦不能识他。像这一类的口诀,也是不易得闻。设若公开宣布,在家都会炼,银子生产过剩,必要扰乱全国金融。又恐匪人得之,藉此作威作福,所以不肯轻传。”又撄宁先生所藏之《金丹三十论·传贤不传子第三十》云:“官天下,家天下,圣人非有成心也,亦视乎其贤焉耳。大道非天下比,而择人则无异。张紫阳未成道时,急求外护,而取友不端,三遭谴责。内事且然,况于外事乎?人情之喜外也,更甚于内。其未得而求传,莫不指天日、出肺肝,誓守玄律,不背师训;一授诀,而权即操之于彼矣,或矜名、或炫能、或尚意气、或溺亲爱、或施济而动猜疑、或放恣而于罪戾。究所从来,玉石俱焚。呜呼!可不惧哉!!古仙成功以后,每不肯泄,以无所求于世也。惟彼历尽艰辛,幸得真诀,有法无财,难以独造者,则安危祸福之关在乎此矣。子啼饥而妻号寒,情不忍恝视也;去日多而来日少,势不能久待也。急欲一试其技,而择侣不得其人,安未几而危继至,受福小而得祸烈。虽泣血痛悔,夫何及乎?古仙云:享道更难于成道,择弟更难于寻师。信哉!天下之亲,莫父子若,苟不至德,不世其家。有道之士,亦可深长思矣。”撄宁先生按云:“何人为贤,何人非贤,若不经过长时期之审察,决难断定,甚至有终身相交,结果仍自悔无知人之明者,此论所云择弟更难于寻师确是实情。若问如何资格方为载道之器,颇不易言。倘能得英雄气魄与菩萨心肠兼而有之者,最合资格;不得已而思其次,亦要当得起君子人三个字的名称,否则恐于仙道无缘矣。或问:果如此者,岂不违背普渡之意?答曰:仙学与宗教不同,只能接引上智,若彼老氏三宝、孔门八德、佛教五戒、耶教十诫等,方能普渡耳。”这是从口诀方面而言,而在实地操作中,尚须具备法、侣、财、地等诸条件,缺一则成功无望。《抱朴子·金丹》中云:“余(团按:即葛洪)受之(团按:即金液大丹修炼之术)已二十余年矣。资无担石,无以为之,但有长叹耳。”此就财而言。法,即上述外丹炉火烧炼之口诀。侣,则是因为此道繁复异常,非一人能为,尚须知音道侣结伴共炼。地,则是须寻一有利于实行烧炼之所。这些当然是得诀以后方能言及,若未得诀而言此,未免有隔靴搔痒之嫌。另须术者具备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否则对烧炼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的科学研究外丹术者,对财的问题,困难恐不会太大,其他如法、侣、地以及个人所必备天文、地理知识方面,则很难完全集于一身,故对外丹烧炼的研究未必是完全的。我们认为,现在对外丹术(即地元黄白术及由黄白术更进一步之天元神丹服食术)的研究尚不彻底。虽然外丹术在历史使不少人中毒丧命,但我们通过资料研究发现,一者与服丹者的修炼程度有关,二者与服丹者不善运用外丹有关。至于更进一步的研究,还需继续。以上所谈的是地元丹法的一个方面——地元黄白术。而地元丹法的另一个方面,则是炼制丹药术。这种方法,与中医中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利用各种密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而即身成仙。且不论此种丹法最终是否能成就仙,但其祛病健身,防老抗衰方面的作用,却是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手段证实的。而且,现代的中医临床中,尚存在有由炼制丹药术而流传下来的药方。人元丹法人元丹法亦有几种说法,最常见的有两种,即人元清静独修法及南宗性命双修法。清静独修,大致与天元清静无大差别。南宗性命工夫,历来直指单传,一脉相承,较地元传承更为严格,故能窥其全豹也不多。我们所说的人元丹法,即指南宗性命双修工夫而言。由于人元丹法的传授比较隐秘,历来就有不少人关注这种丹法,也有不少人由于不得传授,从而将人元丹法与房中术混为一谈,历史上还有借人元丹法之名而行邪淫之术的旁门左道。当今,更有不少人大谈人元丹法,而且还有不少为学界人士。这些谈人元丹法的朋友,大多将人元丹法跟古代的房中术联系在一起;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房中术就是所谓的人元丹法;更有一些学者,将明代一种利用童男童女用器具向人身体某些部位吹气的方法列为人元丹法之正宗,使人元丹法变得乌烟瘴气。这些都是对人元丹法的曲解。这些人元丹法的谈论,大都认为修炼要借助于他人之力,或者采用房中术的说法,大力宣畅鼎器的作用,甚至详细研究鼎器的类别、功用等,把人元丹法引向邪淫的一方面。克实而论,古传的人元丹法与房中术是有一些联系,但决非房中术。这个我们在很多文章中都已谈及。至于人元丹法为什么现在不适合研究,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所有的内丹修养法,都以自身的修养为第一要义,先要把自己的身体修养好。但现在有些人一听到人元丹法有捷效,便妄图求助于人,故夸谈鼎器,奢言采补,以致邪术流行。二是人元丹法是一门专门学问,自古以来相传甚秘,自然有其必然的原因。这就像炼武术一样,本来是用来防身抗暴的,如果所传非人,则适得其反,甚则戕生害命,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广传。三是人元丹法中的一些方法已不适合于当前的社会情状。须要说明的事,房中术本来不是什么不好的学问,只是上乘的房中术已不为今人重视,而一些人看到《悟真篇》中有“采”“战”“斗”等字,便将人元丹法猜测为房中下乘之采补术,甚则以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来冒充人元丹法,其离房中上乘之法相去甚远,与人元丹法更是背道而驰。三元丹法是仙学的前辈们长期实践的结晶,其中一些方法虽然在今日已归于无用,但还有一些内容与当今的科学甚为合拍。所以,用科学的思路研究仙学,是这门传统学术得以长久益世的惟一出路。

图片

中医针药在养生中的科学意义

中医针药,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而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他与人们的生存、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他不仅仅是一门治疗的学问,同时也有着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他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宗教、道德、社会、伦理、习俗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医针药与仙学养生之道就有着秘不可分的联系。前人尝有“医道同源”“医道通仙道”“未学道先学医”等诸多说法。修仙者精于医道者,多不胜数;医学大家习仙者,亦比比皆是。晋代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宋朝的马丹阳、石杏林,皆是集仙、医于一身之大家。早在远古,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深知医学与养生之关系紧密,故常与臣子们研讨医术与养生方面的内容。他们所谈的内容,经后人整理,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黄帝内经》。此书不仅详尽描述了医学方面的内容,并且也对养生延龄提出许多指导性的观点,故被医家与仙家奉为圣典。我们今天的中医针药学,无一不脱胎于此。其中有些理论,在今天依然指导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我们今日要学仙,对中医针药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今天的科学研究,分别简单地谈谈中医针药在仙学养生中的科学意义。

中医

严格地来说,中医是依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集哲学与医疗为一身的学术。他是以道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他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唯物辩证观论治,以治未病、治命为诊疗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地唯物辩证防、诊、治疗医学体系。中医学认为,天地人是相应的,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能积极地改造自然,和自然做斗争,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健康的水平,减少疾病,延长寿命。(古云:“人胜于天。”道家亦云:“我命由我不由不由天。”即是此意。)故而中医不但从自然界中去寻找致病损寿的根源,更从机体内部寻找致病损寿的根源,以说明生命、疾病和健康的内在联系。他认为,病邪侵犯人体,首先破坏人体阴阳的协调与平衡,使阴阳失调而发病。其间虽有发阴发阳之不同,但发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体正气的强弱。故中医学在对治疾病时,首先从培本固元入手,待根本稳固后,疾病自然不治而愈。并且,中医提倡,人在健康状态下也需时常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即在疾病产生之前,就应重视形体与精神的调养,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产生。没有了疾病的困挠,寿命也将自然地延长。因为人体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防御、适应等功能,平时虽有病菌入侵,但不一定马上会生病;一旦防御、适应等功能低下、衰退,人生病以后虽大多可治愈或自愈,但病变本身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往往不易完全康复,人力物力也会因病变而遭受损失。故《难经》云:“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遂又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出防患于未然的养生延命之要诀。

针灸

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适应证广泛,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等特点的医疗方法。从古到今一直颇受人们的欢迎。明杨继洲曾在其著《针灸大成·标幽赋》中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杨氏自注云:“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缓、和、扁、华,俱以此称神医。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经云: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砭石者,不可与言至巧。又语云:'一针,二灸,三服药。’”可见古代对针灸之道推崇备至。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认为,针灸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增强人体的体质,预防疾病的产生。科学实验证明,针灸有调正物质代谢障碍,恢复机体机能紊乱,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防御外来致病因素侵扰的作用,并且还有平衡人体血液中各种有形成份、化学成份、血液酶系和各种电解质的作用。这对人体的生理平衡,机体的防御疾病、抵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机体的健康,寿命的延长也功不可没。(医家尝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又俗云:“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皆是针对针灸之道而言。由此可知针灸对人体养生保健之作用。)

中药

自古以来,中药就与仙学有着密切地联系,特别在抗老防衰、祛除疾患、养生延龄等方面,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而医仙不分,药养互补,也成为大医学家、大仙学家所认同的事实。衰老,是人类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仙家不囿于此种自然规律,便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及前人修养经验,研究出种种方法,以图延长人类的寿命,推延衰老的进程,进而达到长生不老,并期证白日飞升的住世仙学最高境界。而历代医家,也无时不刻地从中药方面寻求长生延龄的途径,向人类寿命的极限进行挑战。医仙两家所用方法虽有不同,而其研究的目的则有着关联。是故历史上的医家,每每于两者之间寻求其共同之点,相互补益,相互促进,对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进行改造调整。这就出现了历代医学大家多涉仙道,而仙家修士亦通晓医术的现象。现代的科学界,在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时候,也较关注中药的研究,曾经就有人专门组织研究人员,对中药抗衰防老进行过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从诸多的科学实验中证明,中药中有大量药物,或药物中的相关成份,对抗老防衰、养生延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在补益类中药中,其主要成份以多糖为主,而中药多糖就具有很好的延缓衰老成份。科学研究认为,中药多糖对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还有抗氧化的作用。人体衰老及其某些生理病理过程与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下降,自由基积累过多,与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过氧化脂质,进而引起细胞膜损伤,导致疾病和衰老。而在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中药多糖都具有提高抗氧化、氧活性,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又如单味药中的人参,古医书中多言“久服轻身”或“久服而仙”。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得知,人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加强的作用,还能增强应激适应能力,改善消化系统的吸收、代谢功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中药复方中也有不少用作养生延龄者,并且古代仙家所研究的方药中,至今仍有延用者。这些在医书中多有。

图片

内家拳法在养生中的科学意义

内家拳法,是以老庄哲学和道家内丹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融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拳学。它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有意不用力;从慢中练快,从软中练硬;注重锻练腰肾以修命,培养动静以修性,合性命双修而归一。由是观之,修道学拳,实同一事。修道用于长生,拳法用以技击,互为表里,相互为用而不可分。故民间有“武道同源”“拳道合一”等说法。传统上认为,内家拳法包括太极、形意、八卦三个流派。以后的内家拳法,虽名目纷繁,然皆不出此三个体系。而此三者,又不离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归根结底,不离于道。仙家修炼,每以守中为要务,偏阴偏阳,皆不合道体。故历大家皆谓,修仙学道,不可一味死静,或一味死动,要动静适宜。这就离不开内家拳法的修炼。古代修炼者,在得诀后,外缘俱足,即入山静修。既要避免动静偏执之弊,亦防外来如野兽、匪类之侵扰,故内家拳法之修炼必不可少。修炼内家拳法,可以调和全身气血,使身体得以强壮,身体强壮了,杂念自然就会少,修道自然容易。修道习拳二者兼行,是修仙学道之妙方。古近之内家高手,勤于拳而疏于道者,多不获高寿;既习拳又精道者,皆享高寿。故研究修习仙学,内家拳法必不可少。有人通过现代的科学方法,以太极拳修炼为例,进行过一番观察。结果得出,太极拳的修炼,对人体的各大系统,均产生有益的因素。譬如对免疫系统,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于增强和保持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可跟踪并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有害因子,监视并处理由正常细胞蜕变的癌前细胞。太极拳的修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中性粒细胞、B和T淋巴细胞数量,同时可激发各抗体活力,使免疫力增强。近年来的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发生生化变化,激活免疫细胞的活力。太极拳则一种具有心理营养剂作用的运动,它能有效的消除烦恼、紧张、沮丧、不安等消极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从而可使机体能有效地获得和保持更高的免疫能力。又如对心血管系统。研究表明,太极拳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和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可使机体各器官组织系统得到充足氧和养料的供给,加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微循环。从而有益于防止和消除血流量减少,血液粘稠等使机体易于衰老的各种因素。并且,太极拳运动还可增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团按: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消除动脉壁和周围组织中胆固醇的作用,还可干扰和抵制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和浸润,故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作动脉血管的清道夫、心脏的保护神)和减少低密度脂白水平。还有研究证明,太极拳锻炼有使血清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提高血栓溶解酶活力,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以预防由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太极拳的修炼,还有益于防治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促进消化,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使肌纤维增粗,使肌力增强,使肌肉弹性增加,体型健美,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等作用。由此可知,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法,对养生防老,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内家拳在修炼中,亦有很多以前不公开传授的口诀。如如何作到用意不用力,如何听劲,如何运用内劲等,这也须要有人指导,才能真正获得养生技击合一的最佳效果。至于如何修炼,现在这方面的书籍资料颇多,读者自行参考可,此处毋庸赘言。

结语

我们认为,一个绵延传承几千年的东西,总会有其合理的内涵。大多数真正热爱这门学问的人,以及身体力行地研究这门学问者,只是凭着自己的热情,进行独立研究。研究者又散居各地,几乎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固定的资金。就连肩负中华道家传统文化命脉的道教,也对仙学学术或避而不谈,或敬而远之,使仙学学术成了道教的教外别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这篇文章,虽是从他人的研究中采撷而来,但对研究仙学学术的科学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我们要感谢为这些研究而付辛劳的朋友,更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参考资料的朋友。同时也希望此篇文章能对仙学的研究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此,我们做此文之目的就算达到了。另,本篇所论,只以“陈撄宁仙学”为依据,或有不合于其他一些内丹学团体或流派研究的内容,请勿在意。本篇文章,是我在参考大量的研究性文章后归纳而成的。虽然内容上需要补充的地方还很多,但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这篇文字成文之初,得到了两位朋友的指导。一位是作家朋友,一位是后来成为哲学家并有自己一套哲学思想的朋友。他们二位除了对行文的严谨性提出一些建议,还对文章的立论及举证,从他们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观点。这对我以后撰写相关文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让我在以后的行文中,更加谨慎,更加追求严谨。二〇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农历癸卯年九月十七日蒲团子于关中陋室玄玄居修订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行业分析 嘉乐生殖孕妈咪课堂:孕期吃的好,胎宝才能长的好
下一篇:医疗行业 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 专家提醒切勿盲目使用抗生素

Powered by 医讯观察室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